护肤成分控养成,从入门到精通

帮骗500万,配方师当了叛徒?

年前有个视频火爆全网,很多人都看到过了。哥哥不追热点,要工作更要休假,所以直至现在才写文章。但写的东西具有普适性,并不晚。相信任何人看完这篇,就会对这种类别的数字宣称,真正获得免疫力。

原视频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是我们真魅的长期读者,或者已看过大部分文章的话,看完这个视频可能会毫无波澜,这就是个语文题目。当然,对于视频中的这种说法,哥哥是不赞同的。所谓外行看热门,内行看门道,就说几个台词的疑点:

· 不能你一家公司的做法就代表全行业,打击整个行业啊。

· 能随便把专业摄影团队请进实验室拍摄,领导不审批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在哪?没有,这是个什么管理混乱的企业?混乱的企业的做法能代表全行业?

· 第一次参与打板的打板配方师,老板直接要你做一款产品?老板放心吗?资深一点的工程师呢?真那样,那是得多小的一个代工厂? 

· 帮公司骗了500万?也是在吸引眼球。真正30%玻色因配方中含量的产品,必然配方成本极高,最终产品价格极高。真实的情况是,假如是代工厂,品牌客户也知道这个宣传方法才会有低成本产品,就算品牌客户不知情但工厂销售就是用这个低价方法拿到订单的。不存在帮公司从客户手里骗500万,毕竟最终会反馈到报价单与竞争力上。如果是自有品牌和工厂,同理品牌(老板)知道是用这个方法,这时如果500万是指销售额,也不能叫做从消费者那里骗的500万,产品价值不能因为缺了个玻色因成分就直接归零了。如果是500万的净利润(最后挣的钱),这个就非常厉害了,但因某个单品挣了多少钱,这个数字只有财务和老板知道不会对外宣传,而且财务还不一定算得出来。

我的评价就是:

导演,台词改好了再拍吧!

但我这篇重点不在上面,重点还是针对其中最有煽动性,最有传播效果的那一句:“这个是玻色因原料,它的浓度是30%“这是普通的面霜,你看啊就加了这么了点,我就已经可以宣称这个产品添加了30%的玻色因了。”

我们就先通过分析这句“30%浓度的玻色因面霜”,看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什么,或者说,这里到底有哪些坑?

01:模糊的定义

我们之前有文章提到过成分,以及原料的关系。参考文章:原料?成分?傻傻分不清楚——成分党不要被收割

我们首先要看,什么是玻色因?

玻色因其实是欧家专利成分【羟丙基四氢吡喃醇】的中文俗称。而这个原料本身在欧家原料体系里,是个水溶液,原料中另外还有水和丙二醇。如下表示(注意深蓝色代表玻色因成分,色块越多,量越多,以下同):

有些国内品牌,把玻色因溶液直接定义为玻色因,也就是把【羟丙基四氢吡喃醇,丙二醇,水】或类似这种组合原料,整体称之为玻色因,当然,通常会有注释小字写好,谁叫你不认真看呢。

那第一个大坑就这样出来了。所指的东西都不一样了,就是说,这种玻色因是兑水的!

注:本文我以欧家对玻色因的定义为准,玻色因,指的就是成分【羟丙基四氢吡喃醇】,是个纯物质,是个成分。

02:语文水平大考验

回过头来看这句:“30%浓度的玻色因面霜

这里我介绍一种方法,称之为“嵌套括号法”,用括号一层一层,从内到外圈出来这些定语,有((30%浓度的)玻色因)面霜。注意括号的成对使用,由内而外分解。

这样很清晰的,你会发现视频中的说法:“30%浓度”是用来描述玻色因,整个“30%浓度的玻色因”都是面霜的定语。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像视频中说到的,添加一滴可以,没有问题。但有误导性。

如果你要自己理解为面霜中添加了30%的玻色因(成分)的话,语文是不及格的。

再进一步来说,“浓度”是什么意思?我们拿出研发,市场,法规,药监之间互撕的重磅武器:

《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

按《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定义,浓度是指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通常用所含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所以讲浓度得在溶液中才能讲啊。面霜这种非溶液的东西,哪来的浓度,你告诉我?

这其实都不用查词典的,初中化学课本上的知识好吗?

理科不行,文科也不行,还要怎么样?

好吧,虽然这句本身没问题。但还是有些人会被误导。但误导是有罪的。不像视频中说的“难道安一个消费者欺诈罪?“。三到五倍罚款吧,也不算轻。所以品牌要这么写,被判误导消费者,必然要自己承担后果。

我们再看另一句宣称:“这个产品添加了30%的玻色因

这句的误导嫌疑就要重多了。

因为缺了个量词。量词在中文中特别重要,比如 “30%浓度 “和“30%含量”,意义并不同,会引起误解。我们可以将其补上,在此之前,我们再看下《现代汉语词典》并对比上之前的内容:

浓度: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通常用所含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再次注意,讲浓度是在溶液中。

含量:一种物质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的数量。例如:这种食品的脂肪含量很高。注意,讲含量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可以。

补的具体分析过程不讲了,我直接放上综合考虑了添加量词后,修改的无病句的几种形式:

  • A:“这个产品中玻色因的含量是30%”

这是实打实的把玻色因这个成分(不是原料),在配方中添加了30%,这可是良心产品啊,但抱歉,即使最高端的欧家原厂产品,都没有这么高含量的。

我们用图片表示如下:

但要注意,如果把玻色因定义为由羟丙基四氢吡喃醇,丙二醇,水等组成的原料,那么就被忽悠了。由于对于玻色因本身就是大家随意定义的,所以误导常有。大家务必要看清小字。

  • B: “这个产品中添加了30%浓度的玻色因“。

这其实和前面的“30%浓度的玻色因面霜“类似。这个产品中(添加(30%浓度的)玻色因),一滴就行了。

  • C: 主流写法:30%玻色因溶液,或 这个产品中玻色因溶液添加量是30%
上图为修丽可AGE面霜的写法

“30%玻色因溶液“,为其打上注释,“指水,羟丙基四氢吡喃醇,丙二醇组成的复配原料溶液在产品配方中的添加量。“

这样就表明这个是原料在配方中的添加百分量,为30%。

你以为第三种,也就是官方常用的这种写法就完全没问题了?

其实它也没有完全透露全部的信息。欧家没有说出来的是:

玻色因复配原料溶液中,玻色因的浓度是多少?

之前大家传欧家的玻色因溶液中浓度是30%,但欧家并没有在官方文件中挑明这个数字,但据了解,实际浓度比30%更大。但这个数字在民间是不断传下来了,也就是有了现在用30%这个数字误导来误导去的各种故事。

但这才是分析量到底多还是不多的核心:复配原料溶液中的有效成分的浓度,而不仅仅是复配原料溶液在配方中的添加量。

理解了这句,那么举一反三,所有数字添加问题就真正搞清楚了。

03:成分表才是关键

不过,对于高端成分分析玩家来说,就算不知道复配原料溶液中的有效成分的浓度,也问题不大。

因为有最根本的一招,看成分表!包装上的成分表才是核心信息来源。从排序上一目了然。我们再分别对上面ABC三种宣称做分析,看是否容易从成分表上看出来。

A: 这个产品中玻色因的含量是30%”
这种宣称下,成分表排序会在前三位,但前面说过,目前没有这样的产品,成本会受不了。或者说“成分表排前三位”,是“这个产品中玻色因的含量是30%”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B: “这个产品中添加了30%浓度的玻色因“。

视频中说到一滴就够了,确实是够了,但是一滴是多少,是0.05g,在现有实验条件下,这种配方的玻色因在成分表中会是在微量添加那一栏。0.1%及以下就是微量,这个稍用心看一眼就出来了。所以对于视频中的那种做法,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出猫腻来。

C:这个产品中玻色因溶液添加量是30%

这句,才是真正水深之外。前文说过由于各家并没有给出玻色因溶液中的浓度,而只是宣称添加量。如何自定义浓度研制原料,以便加大添加量做大数宣称的同时降低配方成本。但同时还能把玻色因在成分表中排到前面去,前三,甚至第二位,这就相当重要及有些技术含量了。有理有剧,合规合法,还不容易猜出来。我看到市场上就有这样的产品,是老手所为。

但实际上,除了有个大的添加数字,浪费研发资源,毫无意义。

这也是我说的配方好不好,不要光看数字大的原因之一。

最后,我用一张图,综合以上信息,相信到这里,所有人都应该看懂了。

所以,视频虽然看上去很劲爆,但仔细一想也能想明白,成分党看认真看成分表也能看破,而那些台词也能被老手看出破绽。还是太年轻了。

但又不得不承认,行业中这类现象也是有的,且现实远比视频中的严密和精彩。消费者和市场人员倒逼着要出这类产品,技术人员有时候也是无可奈何。但只有消费者和网红KOL都真正了解了这些,这种现象才有可能消亡。我们的国产化妆品行业的技术发展,才不至于点歪技能树,在这上面消耗资源。

希望我们真魅的读者和更多人都能彻底搞清。

-=||=-收藏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赞(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转发真魅博客 » 帮骗500万,配方师当了叛徒?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