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吐槽:“我要吐槽眼油。糊眼睛,还长脂肪粒!”
“特别是糊眼睛真的够了,难受一晚整晚。”

其实,如果早点看了我去年第四季度的文章,就知道我已经在文章里说了不要用眼油。何必花钱买个罪受呢。所以我今天再来说下眼精华油这个品类。
为什么不推荐眼油。主要有几个方面。
01:眼部与面部差异
首先你要承认,眼部和面部皮肤是有区别的,值得区别对待。就如面霜当眼霜用,我就一直不推荐,当然,有的面部产品就是做得无功无过且温和,用在眼部问题OK。没有一定说要住手。但是你同时要知道,国家规定的最基本的眼部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里的微生物标准,就是要高于面霜的,是有婴童产品一样的。
眼精华油又和眼霜不一样。眼部和面部的差异造成的影响,会在眼精华油的使用下放大。
问题主要还是在于眼部皮肤更薄。使得眼周皮肤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受到化学物质的渗透。其次,油类成分通常能够更容易地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脂质屏障。对于眼周皮肤来说,这种渗透性可能会带来更高的风险,尤其是当油中含有刺激性时会更明显。再叠加渗透深度,油类成分可能更容易渗透到更深层的眼部皮肤,甚至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增加系统性风险。
还有,眼部结构的特殊性,由于眼周皮肤靠近泪腺,使用油类产品时,油容易一铺开渗入会进入眼睛,导致眼部不适或刺激。甚至影响泪液的正常分泌和分布,导致干眼症或眼部不适。糊眼睛就是这么容易产生的。更不用说这些油导致的眼睑炎或麦粒肿等问题。
总之,我是不推荐使用眼油的。虽然在这个大的竞争环境下,大家一看,好像只有精华油和眼部精华油还有增长的空间,纷纷做新品抢市场。我这么说,是断人财路。但还是得说,油类产品,刺激性一般会比膏霜乳液要大,特别在眼部用油的话,翻车的可能性更大。
02:眼产品成分用量的新规
再说点行业与法规相关的:随着5月1日完整版安评的实行,对眼部产品的管理会更加严格。比如在已使用原料目录中,有一些成分是规定了最高添加量,随着全身->躯干部位->面部(含颈部)->手足->头部->头发->口唇->眼部->指(趾)甲的顺序,身体接触面积的变小,配方中可使用的添加量也会越来越高。

但是,只要一到眼部,这个添加量就必定会减小。这也是充分考虑了眼周的安全性,因为吸收会增强,刺激会增加。
而且任何成分,如果原来没有眼部的数据要参考其它数据,或者多个部位中,涉及到眼部的可能(一起)使用,都要加测眼刺激实验。药检局为了保障大家之后使用眼部产品的安全,也是煞费了苦心。
总之,眼精华油这个品类,容易踩雷,得小心着用。其实用用眼霜,眼精华什么不挺好的么。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