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品牌越来越多,使用面膜的童鞋也越来越多。面对良莠不齐的面膜品牌,你知道如何通过面膜成分表来选择吗? 什么是最普通最不值钱的面膜产品?这篇文章将带你了解这些话题。
本文后面的面膜成分分类详解中的成分排序,是基于去年冬季真魅博客分析统计的过去的一年(2013年第四季度Q4到2014年第4季度)在中国上市的近900款面膜,根据产品成分表得出了一些统计数据得出,因而可以据此看出最热门的,或者说是最普遍使用的面膜成分是什么。相信这些分享不仅对于进阶的面膜消费者有用,而且对一些有志于进入化妆品行业,寻找相关的面膜产品销售,甚至寻找化妆品代加工来说,也都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在前面的面膜系列文章中,提到面膜可以分为涂抹式和贴式,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https://www.truebuty.com/mianmo2.html。本文只涉及到面膜贴这个最火热的面膜分类。
面膜成分分类详解
面膜成分有多种,如果是正规产品,其添加成分可以从面膜成分表中看到。虽然每一款面膜贴中的精华液都由很多种成分组成,但总体来看,按配方结构可以分为乳化型和非乳化型(非乳化型也可称之为增稠型),这与传统的精华素的分类也很类似,精华素也可分类乳化型和增稠型类精华。一个最简单的分辨方法,能判断出90%以上的面膜精华液是乳化型还是非乳化型,那就是看料体是不是乳白色的,如果是白色可认为其为乳化型,而透明的即为增稠型面膜精华液。 下面主要以最最常见的增稠型精华液为例,讲解其组成。
一款增稠型面膜贴中的精华液,可以分为水,保湿剂,防腐剂,粘度调节剂,功效或植物提取物,舒缓成分,其它稳定剂,以及香精色素等等。下面分别介绍,并结合真魅博客面膜成分分类统计的结果,讲讲最常见最流行的成分。
1.保湿剂
略去水这个最大量的添加成分不说,第二大添加量的成分就是保湿剂了。在增稠型的精华液中,最常见的保湿剂为各类小分子多元醇类,比如甘油,丙二醇,丁间二醇等。这类保湿剂的保湿原理在于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通过氢键能够结合周围的水分子起到保湿作用。此外还有高分子类保湿剂,最常见的就是透明质酸。当然,其它非多元醇类常见的保湿剂还包括氨基酸,胶原蛋白,PCA-钠 等等。
那么这些保湿剂在国内市场上市的面膜贴中,哪些面膜成分用得最多呢?答案如下:
甘油>丁间二醇>丙二醇>透明质酸(钠)>芦荟
可以看出,甘油稳稳地排在保湿剂的第一把宝座上。甘油是一种廉价而质优的保湿剂,几乎在绝大部分护肤品中都有添加。但甘油量添加多了,会有粘腻感,丁间二醇,丙二醇相对会没那么粘,不过丁间二醇较贵;丙二醇量也不适合添加过多,因为其可能使皮肤渗透性加强,将外界刺激物带入皮肤,引起皮肤刺激。而透明质酸这类成分价格高,保湿性能好,肤感也好,算是面膜产品中必备的保湿成分了。当然一般添加量不会很高,一般在0.1%~0.5%之间。也就是小于1%的添加量以下,长期看真魅博客的读者还记得成分表中1%以下的添加量在成分表上有什么小诡计吧?
2.防腐剂
防腐剂是个热门的话题,由于面膜中水含量非常多,容易受微生物污染,特别是面膜生产环境也要求高,对防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春节期间的一篇流传的防腐剂流言类的文章,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过度担心了。这里不再详解各类防腐剂的安全问题。而是分享一下统计出来的流行的防腐剂排序:
羟苯甲酯>双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羟苯丙酯>DMDM乙内酰脲>甲基氯异噻唑啉酮>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咪唑烷基脲>羟苯乙酯>>山梨酸钾>苯甲醇>苯甲酸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较少使用的防腐剂成分,比如氯苯甘醚,季铵盐-15,脱氢乙酸钠
防腐剂是需要重点去关注的面膜成分,虽然正规添加一般认为不会产生什么所谓的致癌问题,但是皮肤刺激的问题却是不少见的,比如大家熟知的苯氧乙醇所产生的灼热感,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可能产生的过敏等。更有一些老式的防腐剂比如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等是可以淘汰的。
注意,羟苯甲酯也就是常说的尼泊金酯,是用量最多的防腐剂了。
3.粘度调节剂
没有粘度(流变)调节剂的精华液会让人觉得没有料(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功效),因而需要有一些粘度调节成分让面膜看上去更厚实一些。此外,粘度调节剂还能让面膜使用时更方便,假如面膜纸里全是水一样稀的精华,将面膜贴到脸上时精华(水)就会容易流到身上去了,因而粘度调节剂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选择不好或添加量不对还会让面膜用后过于粘腻。
最热门的面膜贴粘度调节剂如下:
卡波姆>黄原胶>羟乙基纤维素>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这类高分子聚合物成分一般是造成你使用面膜后,再使用其它护肤品感觉有些搓泥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小核菌胶,也具有保湿和粘度调节作用,不过比较贵,在国内上市的面膜中用得不算普遍。
4.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添加量难以判断,真真假假,说不清楚在产品中到底有没有什么具体作用。这里还是列一下常用的植物提取物成分,使用频率从高到低:
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海藻提取物>绿茶提取物>人参提取物>甘草根提取物>小黄瓜提取液>仙人掌花提取物>燕麦提取物>当归提取物
不知道大家对上面的这些提取物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呢?
植物添加量在面膜中是很重要的配合宣传的成分,如果把植物添加物单独作为面膜产品宣称的一种分类, 那么这种植物添加的宣称是仅次于面膜的最大功效宣称(保湿)之后的第二大宣称了。(第三是美白)
5.舒缓成分
面膜作为功效成分高渗透型产品,在有效成分能更有效进入皮肤的同时,也会将外界刺激物带入皮肤引起刺激。因而舒缓成分的添加变得重要起来。面膜贴中常用的舒缓成分有如下:
尿囊素>红没药醇>甘草根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 等等
6.pH调节成分
pH调节成分在化妆品中大量使用,这些用来调节pH值(pH值小于7为酸性,7~14为碱性),以保证各个面膜成分能够在适当的pH范围内能够稳定下来。
经调查,常见的在国内面膜产品中使用的pH调节剂为
三乙醇胺>柠檬酸>氢氧化钾>乳酸> 氢氧化钠>柠檬酸钠>乳酸钠>氨基酸(如精氨酸,谷氨酸等)
不要被里面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成分吓到,作为面膜成分,其添加量小,到了面膜产品里早就被中和成盐和水了。不用担心会伤害皮肤。好多年前,SKII就是因为氢氧化钠的问题,造成公众不信任其产品的品质,导致市场份额下滑数年,直到近年来才重新建立起来。而后面的乳酸,氨基酸类都是pH调节的不错成分,顺便还能保保湿。
7.其它成分
面膜中的其它成分还包括最常用的香精,还有稳定剂比如EDTA-二钠,各类抗氧化剂,功效成分类如美白成分,抗老成分等,在此就不一一详解了。这些成分在真魅博客先前的文章中提到,之后的文章中也会讲解更多,请持续关注我们。
看清面膜成分,更好挑选面膜
所以,通过以上的分析,哪几点你需要掌握呢?
1.排在以上各分类前面的成分,一般是最经(pian)典(yi)的成分。所谓经典,也就是你用他用,大家一起用,没什么特别之处(当然,也不代表其一定就不好)。排在后面的成分一般用得比较少,但有的是因为比较贵。
2.面膜中的防腐剂是值得你去花时间关注的。因为通常面膜的过敏率比较高,防腐剂是个很重要的原因。你需要在长期使用护肤品过程中留意成分表,如果使用的产品经验足,而且有心,可以找出引起你刺激、过敏的防腐剂成分,以后选购产品时可避免(不仅仅是防腐剂成分,其它产品和成分同理)
3.面膜各种效果中,保湿效果最明显。但对于油性,易长痘的肌肤来说,面膜贴还是得小心着用,不要用得过多。我们去年年底为客户研制面膜产品时,我1天2片的频率使用了各种不同的面膜贴,“新生”了好多痘痘。所以油性皮肤要注意面膜使用过多可能造成的痘痘问题。
4.不要图便宜,购买过于低价的面膜。那类2,3块的面膜,除了水和防腐剂,放点甘油和增稠稳定剂就差不多了。
5.如果你还没有完全记住文章中提到的成分与理念,可以将文章保存,便于日后需要的时候查看。也可以分享给爱贴面膜的姐妹们。
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面膜!
(原文:真魅博客瑞可 编辑:雨落尘埃)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
老师辛苦了!其实有件事:觉得老师最好推荐几个性价比比较高的品牌。虽然老师也写过不少相关文章,我也都看过。不过比如A酸A醇Vb3这些,总觉得有些刺激副作用;又比如玉兰油香精好像加太多了,希望那种性价比比较高的,原料好,配方比较好的牌子系列产品推荐。因为混用时候会彼此稀释浓度还容易搓泥,挺烦恼
就是成分温和有效,有一定保养作用,无明显副作用困扰,性价比高的品牌
我觉得你什么都不用最好。
一直都关注老师的博客,但是很少回复,谢谢老师分享。我之前是做化妆品前期的开发策划生产的,现在在做产品文案和培训,你的博客真的帮助我很多,万分感谢
欢迎关注
求问这种防腐剂的安全性
【产品名称】Georgard 221
【化学名称】脱氢醋酸和苯甲醇
【产品介绍】全球第一个有机认证Ecocert允许使用的安全非离子防腐剂, 不含甲醛和尼泊金酯, 符合全球性法规, 非常安全温和无刺激。可用于高档成人化妆品防腐以及各种儿童产品( 膏霜, 沐浴制品, 香波等),可单独添加于各种化妆品配方中,不需要复配其他防腐剂。对细菌、霉菌及真菌具有广谱抑制能力。
【产 地】美国LONZA/龙沙
安全
如果对护肤品成分的了解能普及到每个爱漂亮的姑娘身上,那真的是一件好事,起码自己懂得怎么样去选择~
老师请问爽肤水柔肤水这类产品是在面膜前用呢?还是之后用呢?
随便什么时候用
老师请问越热门越好吗?热门就是比较值钱的成分吗?
当然不是
那是越排在前面越普通越不值钱吗?普通便宜是不是也不等于无效,因为除了判断面膜值不值钱,更重要的是到底有多大效果呢
很不错。我是个门外汉。不过想着面膜
我想做高端面膜产品。还需老师多提意见
瑞可老师,请教下,水剂或非乳化类型化妆品配方里面有乳化成分,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