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玩的朋友,有没有感觉,带特产其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自己去古镇玩,买了好多“当地特产”云片糕和姜糖。
后来出去多了,发现各地都有姜糖和xx糕……只是包装不同。
各地夜市卖的特色也大同小异。
比如永远有一个大叔蹲在店门口砸来砸去的手工银饰,比如这个
兴冲冲买了一个回来献宝,却在家门口天桥小摊上发现了它的兄弟姐妹……请自行想象我当时的心情。
烟酒会受到海关入境免税数量限制,食品难以保存或者涉及检疫问题,有些特产又实在太沉,所以,当地特色护肤品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一个年更护肤博主,我更是经常在出门前查好攻略,有机会就去逛逛,顺便收集素材(这个理由找的不错吧~)。
我最喜欢的是巴厘岛买到的ellips护发精油。
在当地超市逛的时候,这货的货架区看起来特别寒碜,好像被抢空了一样,同胞们都几板几罐的拿,一来当地确实没啥东东好买,二来这个东西也挺便宜。
我也被氛围带动拿了几板,回来一试,还真挺好用。不同颜色没感觉出什么区别,都是统统的润发且不油腻,香味不俗气,头发特别顺滑,说到底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护发油,干用湿用都没问题。而且这种胶囊包装出去旅游特别方便,长头发一次一颗足够,n次拯救了我被海风沙漠风东南西北风吹成杂草的头毛。
淘到宝的时候有,踩到坑的时候当然也不少。比如东南亚地区和中东地区都必然会有的各种皂,精油皂,x奶皂之类……现在我已经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再也不买了。
最近踩的雷是它——柬埔寨椰子面膜。小x书上号称膜布是用椰子肉做的balabala(我没信),反正包装也看不大懂,买了一包回来试着玩。主要是因为当地也实在是没什么可买的……
打开包装之后我还兴冲冲给瑞可发微信,跟他说膜布是胶状的,很有意思,要寄一片给他研究一下。
瑞可收到面膜后回了我五个字,“这啥玩意啊”。
膜布根本就不吸水,没法贴肤,打开之后所谓椰子水精华流的满哪都是,弄脏衣服不说,敷完之后所谓“白嫩”,也就是角质即时补水的效果。再回头看看小x书上说的“吴哥必买”,真是一言难尽。
去看看风景就好了,真的很美。这冤枉钱就别花了。
游记攻略也要有选择地去看,尤其是护肤品这种非常依靠主观感受的东西。我曾经在捷克买过号称国宝级的manufaktura,因为对店里亚洲导购太多这一现象非常存疑,所以只买了一个唇膏。事后证明,这个决定还是挺正确的。
作为一个成分党,我其实很排斥“化学感”这种形容词,化学无处不在,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是吧,但是涂上这个唇膏的一瞬间,那种僵硬而浮于表面的油感和奇怪的气味冲击得我大脑里只剩下一个词——太化学了,太化学了……坚持又用了两三次吧,这个唇膏就破了,一挤唇膏就从接口处冒出来一大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一搜,依然能看到对这个品牌的各种真诚盛赞,所以可能真的是我和它八字不合吧。
如果是大家熟知的大品牌,价格当地比较合适,比如泰国的欧莱雅啊,俄罗斯的娇韵诗啊,那按需剁手不必犹豫。像cerave这类,在被欧莱雅收购之前,也是个在成分党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优秀医生品牌,真魅也推过几个类似的品牌,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不是纯卖情怀,有自己的看家产品,出生于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在做好品控的前提下,也可以放心购买。
而在物流和信息极度发达的今天还是没有成功出圈的小众本地品牌,就要精挑细选,多个心眼了,尤其是工业水平非常不怎么样的不发达地区。这么看,精油皂倒也是保险的选择,大不了还可以拿回来搓袜子……
其实买手信最重要的是,别大老远的背回来,一看底下,made in China……
现在关注微信公众号 truebuty ,即可免费获得价值868元的护肤入与配方技术电子书。